听说西电有一支有丶东西的数模队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数模美赛(MCM/ICM)中,我们队伍三人获得了美赛O奖+冠名INFORMS奖。
说实话刚听到获得O奖冠名奖的时候我人都是懵的,一遍一遍地确认论文的编号和题号。建模队友比赛的过程中确实想过能拿O奖,还给队友分析过,但真正拿到的时候还是抑制不住激动。下面就带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的队伍和数模比赛的成长历程吧!
三位队友的特点
建模队友(Zhengpeng Duan)
天龙八部大理段王爷,群头衔:数模王爷
前期,大量阅读论文队友找来的文献,在文献中提取对本题有用的部分,并标记以供后续使用。作为建模队员,我始终走在全队的最前面,结合所学知识初步敲定每题的模型,并与建模队友讨论优化后决定。比赛过程中偶尔给编程队友提供思路,协助编程。解决所有建模问题后,帮助论文队友书写文案,并负责审稿和修改工作。
编程队友(Wenhao Yang)
大一入校就有大二喊学长,群头衔:大三学长
擅长使用各种语言来完成模型的求解,如C++/python/MATLAB,SPSS/Lingo/Mathematic,对学习算法以及编程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团队的队长,也善于统领全局,根据题目难度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与规划。另外也辅助建模队友的模型优化与改进,并在敲定模型和算法后讲解给论文队友听,方便论文队友理解文章模型算法书写文案。
论文队友(Chenlai Qian)
擅长搜集各种资料,群头衔:钱秘书
前期,帮助队友寻找有用的一些材料,以及各类论文,也逐渐在找各类材料中,掌握了一定的搜集资料能力。中期,利用Powerpoint、Excel(这次美赛还有Gephi)完成各种示意图,并美化其他程序的图片,并着手开始写部分已经完成的内容。后期,阐明各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并将建模和编程队员的思想外化为文字,进行总体的统筹、归纳与排版。
成长历程
说实话刚听到获得O奖的时候我人都是懵的,一遍一遍地确认论文的编号,选的题目,当确认了是我们,我的手一直都在抖。下面就让我带着大家梳理一下我们从组队开始的一些成长历程。
“草台班子”的搭建
我们是大一上学期,整个队伍组建完成的,先是dzp找到了ywh,然后ywh找到了我。截止2018年11月28日晚,我们这个“草台班子”就组建完了。
“校赛”——小试牛刀
那个时候其实也没有多想,三个人,也就利用寒假时间看看基础的模型,算法以及论文的架构,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去参加了校赛,然后论文写得也稀里糊涂地拿了校二。(以下摘自ywh的说说)
在这三天里我们:
- 看了无数医学的课本和论文,企图幻想成为眼科专家
- 数不清的草稿纸,数据,模型,算法
- 跑机器学习代码跑到自闭
- 为了写一个可视化界面,最后一晚只睡了半小时。整整7个小时,4:15~6:11也就是我最绝望的时候,不过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法结果今早到处成exe,还被队友发现有一个参数弄错了,于是显示了非常好笑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 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上交了一份令自己非常满意的答卷。 这三天三夜,三人一起熬夜肝,一起相互讨论,一起抓耳挠腮。 70页文章,50页正文,20页代码。(注:很不可取,正文20页左右) 也是对我们这次辛苦的一个交代了。
国赛培训——感悟数模
我想是到国赛培训的时候,我们才对数学建模有了真正的概念与想法。其实大部分学校对大一同学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感谢西电的老师们让我们大一就有机会参加国赛培训。其实从我们(洋洋洒洒七十页,但有用的可能还不到15页)的校赛论文中就能看出,确实存在着很多知识积累、经验的不足导致的问题。但是就这样在没有学过概率论、复变等等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国赛培训。
国赛培训中,穆学文老师带我们训练了许多篇往年的国赛题,也借助历年的优秀论文摸索了许多数模论文的写作和技巧,练就了许多的技能,从各方面都提高了我们队伍三个人的能力。如果不是数学建模竞赛,我可能还不能非常熟悉(可能还谈不上熟练)地使用MATLAB,更不会去摸索出Word中样式、文档部件、域等非常好用的部件。
“国赛”——平平淡淡
到大二才知道这些能力,其实都是科研中的非常基础能力啊,大学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也为了你以后的科研生涯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础。我们国赛也就这样,拿了一个陕西省的省一,普普通通的成绩也对得上,我们平时付出的努力。(以下摘自ywh的说说)
4+5+3=12h
三天三夜,很累很充实
回望这一步步走过来,校赛,一轮面试,二轮面试,一轮培训,二轮培训,选拔队伍。竞赛也许就是这样,肝完以后突然就会有一种无言的失落。队友们很给力,第二轮培训,7个组6个大三就我们全是大二的,其实作为全是小一届组成的参赛队伍,还是很有压力的。这里还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不仅带了我们成为正式队伍,还给了我们大一同学(刚面试时是大一)信心与勇气。
不管是否参与,或拿奖与否。总之感谢数模,学到了也自己探索到了无数的未知领域与世界
MATLAB,Word排版,数学模型,Lingo,SPSS,以及短时间内查阅并理解论文及数据,这可能就是数模带给我的无量财富吧。(说的好像我们要退役似的,不过应该有至少2个月不会碰数模了吧)
ps:突然想起来第二天建模队友发自灵魂的怒吼““好好的中秋不过,X(消音),tmd在这里做数模”*(请记住这句话,划重点,要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诶不对,我笑个啥子啊
美赛培训——加分在哪里
内心小剧场:
——真香!我们又回来了!
——不是说好了不打数模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呢?
——国赛时候再怎么和数模过不去,干嘛和竞赛加分过不去呀,国奖以上加8-10分它不香嘛。
说实话,最初想参加美赛真的没想到能拿这么大的奖,纯属为了那几分去的(说的有点功利,但确实是我们最初的想法)。但在美赛培训当中,我们又逐渐体会到了属于数学建模的魅力。
这样说吧,在美赛培训中有强迫我学习了许多对于科研非常有用但我原来懒得学的东西。如果不是数学建模,我们可能到现在也只能面向Bing和CDSN使用MATLAB,也不会掌握应用PowerPoint、Excel这些日常非常熟悉、我们以为很简单(其实非常强大)的办公软件去绘制不亚于Ps、Ai绘制的精美的示意图、地图,更不会使用像LaTeX这样的偏科研写作的专业排版软件。
同时,回想一下参与数模的收获,训练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张胜利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一直让我们学习往届的O奖论文,学习模型和写法。在比赛中我们的模型也并不复杂,但有时候模型的难点并不在于复杂与否,而是是否与题目符合,这也是老师在训练中反复跟我们强调的一点。
“美赛”——闷声发大财
临近开学的四天时间我们参加了美赛,虽然我们分隔南京和无锡两地,但是通过Teamviewer和QQ视频通话解决了交流问题,也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下面首先是我们打美赛期间的总体时间进度:
2月14日(不存在的情人节)
- 早上完成选题收集资料以及疯狂看相关论文
- 中午到晚上,完成Task 1的模型建立
- 晚上熬夜完成Task 1算法实现以及数据导出论文制作
2月15日
- 早上到下午晚上Task 2的模型建立与指标选择
- 晚上熬夜至四点处理数据,以及论文插图制作
2月16日
- 处理完所有数据后开始算法实现,一直到中午得出了满意的结果
- 下午到晚上完成Task 3模型的建立以及图解法应用
- 晚上研究Task 4的模型
2月17日
- 最后一整天写作、检查与润色之前的论文,添加插图,检查结果,
- 完善论文其他部分的工作如摘要,灵敏性分析等。
2月18日
- 从17日晚一整夜三位队友一起通宵,对论文进行不断地处理,审了至少10遍以上
- 对于所有插图和表格都认真审核(最后几小时还直接重画了一张表),摘要不停润色,图片不停美化修改,文字部分也在规定范围内删删改改
- 一直忙到早上7点,交上作品。
其实我得承认,这是美赛能获得如此大的一个奖是肯定是有运气成分在其中的,但是也不光是运气成分,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真的看过了很多很多年比赛O奖F奖的论文,我们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的规律,我们也反思了自己的论文。(以下还是摘自ywh的说说)
首先看到足球的问题,又是以往的训练的网络题,果断出手。
- 严重吐槽美国数模组委,改革,加了task数,不加页码的事,我真是佛了,到最后都在删图删论文,删哪儿段心里都在滴血啊。
- 我知道美赛不注重结果和数据,但这个分析到一半,12个人在场上踢球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嘶~真当我们没看出来是埃弗顿吗,Huskies笑死了。
- 这题目做着做着ywh就想起了年轻的他,那时候他还能在烈日下踢一个上午+一个下午的球,现在跑40min都要喘,唉,真是岁月是把杀猪刀,那些时光真的回不去了。
- 美赛这四天吧,感谢我的队友,太给力了都,无数张的插图,无数行代码,还有优化优化再优化的模型,说归说,美赛的题目还是比国赛有趣和丰富很多的就是4天太肝了,老年人肾疼了。
最后祝所有参加美赛的同学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不管最终结果OFMHS,尽最大的努力,感受了数学巨大的魅力,就满足了。
还有感谢足球,青春有你,此生无憾!
最后的一点寄语
其实就我而言,在大一一直包括美赛之前,我们都是非常在意数学建模这个比赛的结果的。因为总觉得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那几天里面,就希望自己能够夺得更高荣誉的奖项。校赛得到校二,以及国赛获得省一等奖,其实都不算特别满意。后来我们也就放平了心态,这可能就是科研道路吧,会经历很多坎坷会遭遇很多的挫折,但是我们最终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但其实这次美赛成绩出来之前,我们的心态倒也算是比较平和,但是看到超出我们想象力的这么一个奖之后我是有点惊悚的。尽管以前有很多学长学姐,告诉我们数学建模比赛是一个水分比较大、含金量没那么高的比赛,都不是很建议我们去参加,但是我想说的是因为数学建模竞赛,认识了两个非常志同道合的队友,提高了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学会了在短时间内去学习一个复杂的模型算法,最后再以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管是数模还是科研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我想这才是数学建模竞赛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吧。
这里我还想再感谢一下所有帮助过我们指导过我们的学长学姐与老师,我们也会竭尽我们所能去帮助那些想要入门的学弟学妹,希望西电的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好。
(文案:杨文昊、钱辰涞、段正鹏,该文另载于“海棠九号书院”微信公众号)